
元稹与韦丛的故事
元稹可能是一位古人中以诗作终的一位,一共写了多首诗,其中《离思五首》(其四)描绘了当年的一些流放场景。作为古诗作品之一,《离思五首》中没有常人熟悉的“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情感波澜,而更倾向于平实的表达方式,但却将两人生活的点滴一一展现在诗文中。
《遣悲怀三首》中没有曾经沧海的情景,语言平实浅近。然而,它却将二人生活的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无论是韦丛看到元稹衣服单薄,翻找衣箱寻找些衣料为他缝制衣服(顾我无衣搜荩箧),还是在得知客人来时从头上拔下金钗换钱给丈夫买酒(泥他沽酒拔金钗),或是甘于清贫,从无怨言用落叶生火,与丈夫一起靠野菜充饥(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新仰古槐)。一个可爱可怜妻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韦丛出身高门,其父韦夏卿为京兆尹,后任太子少保。这桩婚姻具有政治成分,当时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韦夏卿欣赏他才华,相信他有大好前程,于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他,而元稹则借这桩婚姻得到向上爬的机会。两人在婚后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
以韦丛的家庭背景,下嫁给元稹对于当时的元稹来说就好像天女下凡一样。她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从婚姻中可以看出,当时正是他不得志的时候,过着清贫的生活,韦丛从大富人家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
元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上晋升的途径,但后来他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于是决定通过自己的才华来争取妻子的幸福。古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婚后元稹忙着科举,而家中的家务——韦丛一个人包办了所有的事务。相比之下,对于人生贫困与物质条件的贫瘠而言,谁也不愿意为此承担太多。
元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上晋升的途径,但现在他看到这个温柔体贴的妻子,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他从妻子的早逝中看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悲痛。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这种深沉的情感,并试图为妻子和丈夫的恩爱关系找到共鸣。
拓展阅读:遣悲怀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