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写一
思乡诗词名句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思乡,飞花,柳
【名句】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出处】
唐·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译注】
客子的泪水随塞花一起飘洒,边塞的柳枝牵挂了游子的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说明】
宇文判官与岑参同为高仙芝的僚属,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高仙芝改授河西节度使,他们一起回到姑臧,不久宇文判官又出使安西。出于对这位朋友的信任和怀念,岑参在姑臧听说他已返回晋昌时,即作此诗向老朋友倾诉自己的心事。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赏析】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想象奇妙,融乡愁于浪漫的塞外之景中,情景互融。边塞的飞花飘飘洒洒,而我这个远离家乡的客子,此时的思乡之泪也随着落花洒落;边塞的杨柳已经变得青翠,在风中舒展着千万条绿丝绦,我的乡愁似乎也罥挂在这杨柳枝上。一个“飘”字,把游子思乡之泪随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挂”字,想象更加奇特,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形象,并巧妙地把乡愁与杨柳联系在一起。显然这句是受了李白的影响,李诗有“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之句,岑参在这里加以丰富,使诗的意蕴更加丰满。这两句所描绘的画面极富浪漫诗意性,作者写的是哀思,却用美妙的意象加以衬托,更加强化了乡愁之浓。
改写二
离别思乡名句
【关键词】
思乡,飞花,柳,诗
【名句】
白蛇穿杨柳絮心肠,黄莺依柳燕子巢。
【出处】
唐·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白蛇穿杨柳絮心肠,黄莺依柳燕子巢。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译注】
客子思乡情深,白蛇穿杨柳絮心肠。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说明】
宇文判官与岑参同为高仙芝的僚属,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高仙芝改授河西节度使,他们一起回到姑臧,不久宇文判官又出使安西。出于对这位朋友的信任和怀念,岑参在姑臧听说他已返回晋昌时,即作此诗向老朋友倾诉自己的心事。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赏析】
“白蛇穿杨柳絮心肠,黄莺依柳燕子巢。”想象奇妙,融思乡之情深于离别之悲痛之中,情景互致。白蛇穿杨柳絮心肠,而我这个远方客子,此时的思乡之情也随着白蛇飘散,白蛇穿过的杨柳又与我的思乡之肠相依。黄莺依柳燕子巢,则是我在边塞中的一缕思乡之情也随杨柳一同升空。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说明】
高仙芝改授河西节度使,他们一起回到姑臧,不久宇文判官又出使安西。出于对这位朋友的信任和怀念,岑参在姑臧听说他已返回晋昌时,即作此诗向老朋友倾诉自己的心事。
改写三
名句诗句解析
【关键词】
名句,诗句
【名句】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出处】
唐·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译注】
客子思乡情深,白蛇穿杨柳絮心肠。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说明】
宇文判官与岑参同为高仙芝的僚属,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高仙芝改授河西节度使,他们一起回到姑臧,不久宇文判官又出使安西。出于对这位朋友的信任和怀念,岑参在姑臧听说他已返回晋昌时,即作此诗向老朋友倾诉自己的心事。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赏析】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想象奇妙,融思乡之情深于离别之悲痛之中,情景互致。白蛇穿杨柳絮心肠,黄莺依柳燕子巢,分别是我在边塞中的一缕思乡之情也随杨柳一同升空。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说明】
高仙芝改授河西节度使,他们一起回到姑臧,不久宇文判官又出使安西。出于对这位朋友的信任和怀念,岑参在姑臧听说他已返回晋昌时,即作此诗向老朋友倾诉自己的心事。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