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wennei .showanswer{font-size: 14px;margin-bottom: 10px} .g9{font-size: 14px;}
隐藏菜单
id_7广告位-99%*49
搜索
《范进中举》说课稿_范进中举优质课教学实录
人阅读
id_1广告位-95%*60

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范进中举》,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 教材地位及作用:《范进中举》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中的第二课。

它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是全书极为精彩的片断之一。它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境遇的变化,深刻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腐蚀读书人的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有力的鞭笞和嘲讽。小说《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长篇讽刺小说的一座丰碑,因此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能让学生对该名著的讽刺艺术有所了解,并且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人生有益的启示的要求,我设计如下三维目标:

1、学习个性鲜明的语言和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把握两个人物形象——范进和胡屠户的性格特征。

3、探究小说的主题——批判封建科举制度。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学习小说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并把握小说人物形象。

2. 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四)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感性认识较强,但是缺少理性的分析,阅读还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本文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初中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忽略对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因此针对此种情形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五)说教法:

本文篇幅较长,虽说小说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精彩,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学生也因此会浅尝辄止,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大胆质疑,发表见解,因此本课宜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和情景设置法、点拨法,尤其要讲求取舍。

1、启发式:长文短教,因而教师提问的导向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提问精而巧,循循善诱,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情境设置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更形象直观,活跃气氛,激发感情,引发感悟。

3、点拨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

(六)说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感悟法、质疑法等。

朗读法,是语文学习经久不衰的策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读促思才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讨论法,各抒己见、博采众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才能使课堂生成多于预设。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七)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语设计:

因为本课为第二课时,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认识,为了揭示“批判封建科举制度”这一主题,特设计如下导语:

"学而优则仕"规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鸿沟,越过这道鸿沟,则顷刻风光无限,终生荣华富贵。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中举带来的天壤之别着实令人羡慕和神ward,同时中举而疯的闹剧也着实令人深思,那就让我们带着对科举制度深深地思索,走一步,再走一步,走进《范进中举》去寻求答案吧。

(二) 凸显目标

多媒体规范、清晰出示本课学习目标,使师生都能明确本课目的,紧紧围绕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三)重点研读,问题设计:

1、首先请一名同学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设计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复习上节课所学,同时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上完成和本课的自然衔接)

2、精读课文。

3、问题设计:通过刚才大家的表演,咱们来说说,文中的人物都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同学们举手发言后,老师指出:

"范进是家父之子,家贫而名节高;胡屠户虽富而性怪,名不器重"。(教师用板书呈现)

4、前后对比:范进前后的对比显示了哪些思想变化?(范进醉心功名、家贫如洗,却最终迷恋科举;胡屠户富而怪异,却在科举面前屈服)。

(四)教学设计:

1. 启发法:通过范进和胡屠户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负面影响。

2. 情境设置:借助多媒体情境展示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感。

3. 点拨引导:在范进中举的高潮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范进对科举的态度转变,并联系现实中的类似现象,如"酒令失火"等,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

(五)教学实施

1. 教学过程安排: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模式.

2. 多元评价设计:包括知识掌握、思想表达和情感态度三方面。

(六)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

吴敬梓

范进 胡屠户

前:醉心功名、家贫如洗 庸俗自私、势力市侩

中举 对比 语言动作

后:疯疯癫癫、丑态百出 阿谀逢迎、欺贫爱富

(七)作业设计:

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完成续写《范进中举》。

(八)总结与反思.

  推荐阅读

  年的诗篇_年字诗歌

  我奋斗我幸福演讲稿_讲述我奋斗我幸福

  形容随声附和的成语(成语不离舌形容随声附和的成语)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 id_5广告位-99%*100
发表评论
畅言评论-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评论模板中修改
  • id_2广告位-99%*100
  • id_3广告位-99%*100
  • id_3广告位-99%*100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

©Copyright ©2007-2016 www.zizaicun.com (无忧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2775252566蜀ICP备2022027189号-1   

网上开店
淘宝运营
活动大促
其他

©Copyright ©2007-2016 www.zizaicun.com (无忧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2775252566蜀ICP备20220271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