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语文教学《家》的教学计划书
一、本学期所教班级特点
本班学生为中班,年龄约6-7岁,正处于语言理解、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语言能力,但在诗歌创作方面仍处于初期阶段。
二、教学目标
- 情感教育:通过描绘“家”的美丽和结构感,激发孩子们对家庭的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
- 语言理解:结合具体的图片和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家》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方式。
- 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创造、模仿、扩展“家”的象征意义,发展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家》这首简单的儿歌为背景,通过描绘家庭元素的美丽与结构感,引导孩子们感受温暖的家庭氛围,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种情感。
四、教学准备
- 图片:制作包含“家”的相关图片(如大海、深海、森林等),并设计相关的主题词汇和动作。
- 课件:提供《家》这首儿歌的动画或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其情感和结构。
- 绘画材料:发给每个幼儿画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浆糊等工具。
- 活动场景:准备“家”的主题环境(如房间、书架、窗户等),为教学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
五、教学过程
- 激发兴趣(5分钟)
- 教师亲切地问:“你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家吗?今天,老师请你们听一首诗,请你们当家。”
-
学生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激发学习的兴趣。
-
观察与准备(10分钟)
-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家”的相关图片,并设计相应的动作或语言引导。
-
例如:提问:“大海是什么颜色的?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用语言和动作描述。
-
动手操作(15分钟)
- 学生在活动中拼图,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家庭元素的特点。
-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观察“家”的美丽与结构感。
-
创编诗歌(20分钟)
-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和生活情景,尝试用《家》这首儿歌的格式来创造一段新的诗。
- 例如:“深海深处是珊瑚的家。”
- 学生尝试完整地叙述自己的“家”以及相关的家庭元素。
- 分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选择适合的词汇并撰写诗句。
-
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适当的提示或指导。
-
总结与延伸(10分钟)
-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创作出的诗,鼓励他们继续创造更多版本。
- 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建议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延伸,如观察“家”的其他元素并尝试表达出来。
六、教学效果评价
-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家》这首儿歌的情感和结构。
- 学生在创作诗歌时能结合真实的生活情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 教师可以根据活动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互动环节,根据孩子们的表现调整教学节奏。
七、教学反思
-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家》这首儿歌的情感表达方式。
-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家”的结构感还不够明显。
- 在创编诗歌环节,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元素的不同方面。
希望这份教学计划能为您提供有用的指导!如需进一步调整或补充,请随时告知。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