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1
(1)A×B×C√D√
分析:
- A:物候学不就是研究农业的科学吗?不对。物候学是研究农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但并非直接涉及农业的具体操作。所以A错误。
- B: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这并不准确。物候观测使用的是“仪器”(如气象仪器),而这些仪器属于“活生生的生物”。所以B错误。
- C:“这里”指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生活有指导意义,正确。
- D:物候学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文中强调了物候学的重要性,正确。
(2)A×B×C√
分析:
“研究物候现象所用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中的“这里”指的是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生活有指导意义。所以这一句应用了说明法,正确。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4分)
答案:
说明对象是自然现象的规律性;说明顺序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地理到农业,再到历史。
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4分)
答案:
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由于两地地理位置不同导致四季气候差异明显。北方更寒冷,而南方更温暖,因此在四月桃花可能已经盛开,而在山寺位置则因为靠近季节更早的花开时间,桃花才开始盛开。
3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答案:
这一句中的“凡是”指的是除以下几项外,还有其他原因可能影响温度和气候:例如,环境因素、地质结构变化(如大陆带或海陆热受偶),以及人为活动(如人类活动)等。
(2)根据选文内容思考,4月桃花盛开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3分)
答案:
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导致四季气候差异。例如,靠近热带地区的地方四月可能更早花开,而远离热带地区的内陆地则四月较晚花开。此外,还有地理带状或季节转换等因素可能导致气候变化。
总结
以上解答旨在帮助用户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语言》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包括自然现象、说明方法、地理位置和农业应用等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12
第1题:
大自然对我们的启示。
作者希望人类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这种语言包括动物的鸣叫、鸟的唱歌等,是自然界的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媒介。
第2题:
⑴、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
⑵、对大自然要心存敬畏;
⑶、人类要团结协作。
第3题:
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但并不完全正确。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如何活着,每个人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被改变。
第4题:
人与人之间要做到真正的和睦相处,不要只“索取甚至破坏”他人,而是应该相互理解、互助、和谐。
第5题:
humans consume earth’s finite resources, attempting to mitigate changes in climate.
第6题:
如果某国遭遇大规模暴力或灾难,人们应保持冷静,耐心等待救援,避免伤害他人。
第7题:
作者的观点不完全正确。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且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影响和改变自然界的万物生灵。
第8题:
作者认为,人类在善待自己的同时,还应怎样善待自然界的万物生灵?
“如果某国遭遇大规模暴力或灾难,人们应保持冷静,耐心等待救援,避免伤害他人。”
第9题:
文中提到的原因是:人类耗费着地球有限的资源,试图改变寒暑。
《大自然的语言》改写任务
(1)改写原文
① 豆蔻多年,他们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并据以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在农民看来,鸟语花香、秋山红叶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他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他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开始唱歌,可是我们的农民却懂得她在唱什 么:她在声声地啼叫着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一类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物主要是指生物(动物和植物),候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所称的气和候。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人民就把一年四季寒暑的变换分为所谓二十四节气,把在寒暑的影响下所出现的自然现象分为七 十二候。物候知识的起源,在世界上以我国为最早。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到了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
② 这一类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物主要是指生物(动物和植物), 候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所称的气和候。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人民就把一年四季寒暑的变换分为所谓二十四节气,把在寒暑的影响下所出现的自然现象分为七 十二候。物候知识的起源,在世界上以我国为最早。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到了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
③ 利用物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叫物候学。物候学和气候学相似,都是观测一年里各个地方、各个区域的春夏秋冬四季推移,它们都是地方性的科学。所不同的是,气候学是观测记录某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例如某天刮风,某时下雨,早晨多冷,下午多热等等,据以推求其原因和趋向。物候学则是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往来、养育,例如杨柳绿、桃花开、燕子始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气候观测是记录当时当地的天气;而物候观测的记录,不仅反映了当天的天气,也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所以物候学有时也叫生物气候学。
物候观测所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的构造比一般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因此,物候观测的数据是综合气候条件(气温、湿度等)的反映,同时也反映了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把它用于农事活动,就比较简便,易为农民所接受。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下面是一个例子。
④ 去年(1962 年)五一节前后在华北是比较冷的,但五一节当天早上的温度记录却比 1961 年、1960 年同天早晨的温度记录高摄氏二、三度。北京的物候记录却反映出了这一事实。去年的山桃、杏树、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和五一节左右开花的洋槐的花期,总的说来,比 1961 年迟开十天左右,比 1960 年迟开五六天左右。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农业季节来得较晚。去年,北京地区的农村人民公社在春初种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的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了低温的损害。假如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2)物候下个定义
物候
物候是自然界的生物现象和活动,指植物生长和动物的适应、繁衍及其后代的变化过程。它与气候(如气温、降水等)密切相关,并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
(3)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密,但不乏生动、典雅
从文中我又知道了三种大自然的语言
(1) 白云飘得高高,第二天准是晴天。
(2)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3) 树桩上的年轮,一圈表示一年。
(4)生动例子赏析
精选并赏析第一段生动、典雅的例子
从文中我找到了一对反义词:细心和粗心
(1) 从文找出一对反义词:细心 vs. 粗心
(2) 从文又知道三种大自然的语言:(1) 白云飘得高高;(2) 蚂蚁往高处搬家;(3) 树桩上的年轮。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